10月25日,“AI时代下写作教与学的新平衡”第二届全国应用型大学通识写作论坛在西安欧亚学院举办,来自全国40余名高校教师参会。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洪岩、教师王春凤作为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受邀参会,组织开展“四真三化”课程开发工作坊。
该论坛以推动应用型大学通识写作教育创新、搭建交流协作平台为目标,聚焦AI 赋能教学这一高校写作教育关键议题,为全国应用型大学写作教育领域的专家、学者、教师提供交流探讨应对策略的平台,助力探索AI时代写作教学的新路径与新平衡。本次论坛包括上午的专家专题报告和下午的“四真三化”课程开发工作坊。
上午的主论坛聚焦AI时代写作教育的机遇与挑战,在学术活动中,五位写作领域专家分享观点,为写作教学与研究带来新启发。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张生教授围绕“人工智能与作家命运”,从理论与创作双维度,剖析AI 对作家创作生态、文学走向的影响,探讨作家在 AI 时代的定位。

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副主任米真副教授以“AI 赋能通识写作课”为题,介绍AI 辅助课程设计、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,为高校通识写作课创新提供范例。

苏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肖虹副教授聚焦“通专融合下应用型本科通识课程建设”,以《写作与表达》课为例,阐述课程建设思路与模式创新。

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、作家方刚分享“AI 在非虚构写作课的三阶段实践”,拆解AI辅助教学的方法与成效,体现行业实践反哺教学。

南京晓庄学院黄海燕教授从“校地共生体”视角,探讨高校写作课程评价体系转型,提出转型方向与路径。

通识教育学院的两位教师认真聆听各专家报告,结合我校通识写作教学实际,就AI技术在课程中的合理应用、写作课程评价体系优化等议题,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下午,张洪岩老师担任“四真三化(FT)”课程开发工作坊主持,工作坊分为集中精讲报告和分组研修两部分。首先,张洪岩以《课程开发逻辑》为主题,简要介绍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和“四真三化”课程开发工作坊,系统阐述了课程开发的逻辑、方法,并分享了AI背景下数智化平台课程通赋能课程建设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经验。

接下来,王春凤老师结合《财经应用文写作》课程开发案例,从课程定位、设计、实施、评价四个方面,分析AI在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赋能,即赋能教学资源建设、赋能作业批改反馈、赋能写作规律总结。

在随后的分组研修环节,张老师引导参会教师开展一二三级矩阵开发实操,以三级矩阵为重点,通过任务驱动、沉浸式互动,帮助学员掌握课程开发方法,针对三级矩阵开发中的重难点,引导教师结合自身课程实际设计项目教学目标、拆解课点、设计学习产出及测量标准,理解课程开发的逻辑,体验工作坊的教学组织形式。参会教师普遍认为实操环节干货满满,既掌握了课程开发方法,也体验了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。


此次参会与主持工作坊,不仅展现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应用型课程建设领域的成果,更搭建了校际交流合作的桥梁。下一步,通识教育学院将结合论坛所学与工作坊实践经验,进一步推进AI技术与通识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,提升写作教学质量,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。
作者:王春凤 一审:张洪岩